扶鸞的起源與重要性
相關檔案:無
從開端到現存樣貌
早先對代天宮大眾的稱呼是「大竿林仙公廟」(原創建時期稱「代天寺」)這裡奉祀三恩主,就是呂洞賓(呂仙祖)(孚佑帝君)、關羽(關公)(關聖帝君)與張單(灶君)(司命真君)等。因此屬於依循恩主公扶鸞降筆濟世的廟宇。
代天宮主要的建築有三殿建築1.仙公殿(主殿)、2.武聖殿、3.太歲殿。
1.仙公殿(大殿)是在1933-1937建成(至今一樓幾乎沒變,只有原來的左右護龍加建了二樓,作為藏經閣與舊的鸞堂)主殿奉祀呂仙祖、關恩主、張恩主、(袁、柳星君)等。旁祀目講禪師、司禮福德正神土地公;左右偏殿則奉祀觀音佛祖(菩薩)與地藏王菩薩(後增設中壇元帥),在1944年後恩主再增設岳武穆王(岳飛)、豁落靈官(王善、王天君)、文昌帝君等。並於2023年為了體恤資深信眾增設了電梯。
2.武聖殿建於1975年,一樓原為後殿的太歲堂祀魁星爺及太歲星君,二樓奉祀五恩主、南斗/北斗星君、後增設玄穹高上帝(天公/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旁祀觀音佛祖(含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與三教聖人(儒釋道三教尊至聖先師孔子、太上老君與釋迦牟尼佛),2000年再增設奉祀天上聖母、文昌帝君及註生娘娘、五路財神的神龕並迎神入廟奉祀。護龍的二樓則改為神尊官邸(神尊博物室)、藏經閣。三樓則奉祀關聖帝君(玄靈高上帝),左右配祀關平太子與周倉將軍。
3.太歲殿一樓於2013落成(將來預計蓋三至五樓),奉祀斗姆元君、魁星爺與六十太歲星君。中央斗姥左右陪祀有左輔、右弼護法神、魁星爺旁有太歲錫福真君與太歲解結神君。前排中央為值年太歲,左右兩側分三層奉祀六十太歲星君(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