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宮鸞堂源頭

相關檔案:

鸞堂前身與後續扶鸞
代天宮(鸞堂)的前身有二脈,其一脈為「正心堂」,其二脈為「顯恆堂」梗概如下:

1.1900年曾於基隆新店街的正心堂為許梓桑(1874-1947)(德馨)、陳文貴(修德)、許炳榮(耀呈)、許招春(占梅)、汪喜(慶昌)、劉維周(繼文)、鄭天錫(如松)等人創建的鸞堂。(許梓桑之詩社名為同風會代天宮創建前眾人就是在同風會集會)

2.1925年呂瑞乾(1886-1951)的「顯恆堂」則是開在基隆海港邊草店尾三番地的「協發商行」裡的附設鸞堂。(他的淵源是由雙溪連新孚的水湳洞鸞堂而來)二堂源頭都與宜蘭的「喚醒堂」有關,因為1933年(癸卯)建廟合併而成為基隆大竿林代天宮鸞堂。

3.1932年發起建廟活動是由呂瑞乾在鸞堂接獲仙公旨意要在基隆建廟遂與當時仕紳基隆街庄長許梓桑及獻地主蕭發(1891-1945)共同商量完成,當時蕭發在大竿林之地就有佛堂敬奉觀世音菩薩,其他參與建廟的名人還有顏國年、林開郡、陳大頭、游勝發、汪闊嘴…(附註:現在在代天宮地藏王殿的後方都還有磁磚燒製的前賢照片,世代接受香火,許梓桑之前任基隆街庄長陳文貴也是「正心堂」的創辦人之一),大家群策群力申請當局核可、鳩工興建,並在1933年12月6日舉行安座儀式,建廟歷經4年在1937年才完工。這一段歷史存在磁磚燒製的代天寺碑,至今仍矗立在廟裡正殿顯眼的位置!

4.1946年王標宗(字秋潮,號玄慧)(1914-1975)自葉川田之手接下住持一職後做了長達17年之久,這時期有林六善(名水汶、號淇園)(1914-1972)、杜天賜(字仰山)(號爾瞻)(1897-1968)、朱鳴皋(號雲鶴)、潘聯登(號悟道)等人進駐並建「玉皇亭」著經。

5.1947年代天宮眾人受同善社影響(為第18代玉皇大帝玄靈高上帝取代原玄穹高上帝的信仰伊始),所以有如此特殊的殿宇配置,1953年登記為道教廟宇,1959年發起建武聖殿,到1975年完成興建!而1959年建成的山門正中有「脩身聖域」題額(署名玄慧),並有楹聯二首鐫刻其柱:
「登此門得窺大道,由斯戶便識玄關」(出者見)
「仙境異塵寰寶地堪稱無上地,玄門通大道金丹專度有緣人」(入時見)
道盡代天宮的先天使命與度世功能!

6.1962年代天宮改制為管理委員會,由汪水木擔任主委,到1969年由蕭文和接任主任委員(他是獻地主蕭發的大兒子)。王標宗則續任住持到1975年。

7.1973年蕭圳德任總幹事(王標宗妻舅,王義富舅舅、舅媽為鳳媛)1975年蕭圳德接手住持時期,傳授同善社靜功。
當時有陳宏斌、陳文敏(第一位女鸞生人稱陳媽)與陳桂欽,扶鸞著經。
(附註:王鶴,1942年生,為第二位女鸞生。現2025年仍在代天宮誦經)

8.1986到2001年黃坤泉(道號道源)擔任正鸞,掌管扶鸞問事濟世服務。

9.2004年獻地主蕭發的兒子蕭文和主委卸任(後奉為永久名譽主委),由劉興逢擔任主委(鸞堂賜道號為德佑),他是從小就在大竿林長大的人!(從事基隆造船業)

10.2005年起編定代天宮誌(林本源擔任召集人、賴俊雄、楊振賢、曹添旺、蔡木山、蔡明修、黃曾祥、杜信雄、王義富等人擔任宮誌編輯小組成員)大家想要好好理解與整理一下這70年來代天宮的歷史。直到2009年編輯完成付梓,書一出遂成大作!(基隆文史學者爭相拜讀)

11.2007年起由林本源擔任主委(鸞堂賜道號為德緣)至今(2025)。期間積極從事廟務與規劃建設,連續十四年獲得內政部績優宗教團體表揚,並得到行政院「公益深耕獎」之最高獎勵!

12.2009陳秋琴(道號慧真)擔任正鸞(曾是黃坤泉的學生),扶鸞問事濟世。她是自己獲神指示舉薦正鸞,並獲神靈許可當場連續6個聖杯才就位的!

13.2023林亞若(道號清峰)擔任正鸞(2001年黃坤泉時期即是他的學生勤學、勤勉)她的正鸞資格更是經過鸞手、右鸞、輔導鸞手與正鸞晉階博得!這期間李劉傳總幹事(德修)商請到智成堂葉雲清老師(超修)(他是淡水鸞手陳其年的弟子)來宮幫忙訓鸞。(註:智成堂正鸞手陳其年就是著名淡江大學宗教泰斗張家麟教授的父親)

14.目前(2025)鸞務組長周書翔(德弘)、常委王義富(德良)與常委黃曾祥(德丹)擔任宣講師,協同林亞若正鸞、彭慶麟常委等人,繼續發揚代天宮百年扶鸞濟世精神之中。

15.目前代天宮左鸞手賴建強(德信)、周書翔(德弘)、張瑋淵(德騰),右鸞手有陳雯君(妙玹)、黃思婷(妙恩)、陳麗華(妙音)與江桂蘭(妙真)等四位。從事扶鸞、訓鸞、展演與儲備。此外還有如總幹事李劉傳(德修)、王嘉萱(妙馨)、道務黃麗燕(清真)、鸞生黃素花(清香)、劉禮群(德參)、王月玲(昭言)、張美麗、葉時助、葉歐寶鳳、李記輝(右鸞)……等人一起為代天宮扶文化盡一份心力。

16.2024年起積極向基隆市政府文化觀光局申請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民俗)保存對象,在林本源主委、各鸞堂師兄姐努力、蕭進銘等諸位教授積極協助指導之下,經過基隆市政府各級長官與承辦人、審議委員、議員、里長、里內民眾…等支持之中,已近乎完成(靜待市府最後審議及報部認證中…)
回上頁回頁首